东卫文选

anthology

东卫人物志丨律师黄靖媛

发布时间: 2021-11-15 13:46:03

缘法

我想尽可能用轻快的语句来讲述我的“法律人”经历。

我与法律“结缘”,大抵是因为我高考那几年法律专业受到了“冷落”;而我这个一门心思想专研经济学的小年轻又因各种原由,被无情的调剂到了法学专业;再然后又随大流去参加了考司法考试,没成想居然考过了。

毕业前,我通过学校项目在法院实习了半年,实习结束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进入公检法系统,而选择成为一名律师。或许人在年轻的时候就会这样,似乎稍感不尽人意,就会立马选择另一条道路。我想,如果我当年去了律师事务所实习的话,也许此时人应该在公检法系统了吧。现在想来,我当时对自己今后要走什么路没有感到迷惘,整个过程虽然行云流水,但却稀里糊涂。

良师益友

当我走在法律的道路上,我想我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领我入门的师傅——贾仕发律师;他当时可谓是工作狂,常常通宵上班。我作为他的助理,每天过得也是十分“充”实。因此,我在短短一年的实习中,开拓了视野,收获颇丰。不管什么案子,多么复杂的诉讼程序,都有我的身影;不管哪种类型的文书,都有我的“初稿”,以至于在我刚开始执业时,也能跌跌撞撞的独立把案子办完。

既有良师,更有益友。在事务所这么多年,始终有群益友陪伴在我的身边,这群朋友自然免不了被无情的压榨劳动力,当然,能够同时使用这么多“头脑”是件让我十分庆幸的事。他们在很多案件上帮我捋清思路,并开拓新的视角;当面对当事人的时候,我仿佛感觉背后有个庞大的律师团队。我们“收拾”案件通常在一个十分放松的环境中,午饭后就是我们讨论案情、东拉西扯的固定时间。当然了,讨论案情绝对是最主要的。至今我们仍然感情深厚。

取经

从事律师行业近六年,当然我也不小了,午饭后东拉西扯时,同事们偶尔也会关心关心我个人问题,不好意思,扯远了,言归正传,这些年大大小小的案子已经办过很多,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集体案件。那时我刚独立办案,那个集体诉讼总共有79件,全程没有任何人协助。一个人准备材料,一个人立案、开庭。检查资料时,如果发现一个小错误,79份都需要改,面对如此“弘大”的工程,我差点被折磨“致死”。诉讼期间,由于分配的法官不同,随着其对法律的理解及适用的些微偏差,同样的案子有好几种判决,当时令我百思不得其解。后来我慢慢才发现,做案子需要注入自己的思想、观点、引导并取得法官的赞同,而不是把东西摆到台面上,让法官自由选择。那样往往会产生意料之外的结果,当然大部分情况下不是什么好结果。

现在回想刚开始执业的时候,总感觉案子很简单,每天都有点小得意。但到后面慢慢觉得吃力,觉得案子很难做,甚至觉得法律条款都有些难以理解,后来才醒悟,原来律师的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;除了要求扎实的法律功底,还要求有宏观的眼光,需从整个法律体系来看待某项专门法,要能够脱离字面意思,深入理解法律制定拟要解决的法律问题;还需要不停的更新换代,体会新出台法律增加和修改的部分,分析其法理基础,了解案件判决思维的变化。实办案件时,更是要严谨,从分析法律关系、列出法律基础、寻找判例;到制定诉讼策略,分析对方代理观点、模拟庭审状况等,都缺一不可。

为此,我甚至有段时间因为办案失眠,若不是我天生头发多的话,我大抵也会像周星驰《功夫》里的“火云邪神”一般,头发只剩一缕。我是真的挺喜欢周星驰的……好吧,又扯远了。久而久之,在办完一个又一个案件,总结一个又一个失误之后,现在的我眼中,已经没有所谓大案、小案了,我能看到的只有“案”。面对当事人,我只能专注于怎么样把案子做好,怎样发挥律师的能动性,怎样做到问心无愧。我师父有句话,可能是他随意一说,但我至今印象十分深刻,那时候初出茅庐的我准备承办一个工伤的案子,里面有好几个有难度的地方,我向他抱怨,他说道“案子没有难度,当事人找律师干嘛,律师就是要解决有难度的案子”。这让当时的我醍醐灌顶,案子有难度根本就不是我应该要考虑的问题,我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掉它,如何降低风险。后来我把案子介绍给有承办经验的律师朋友,因为那时的我既没有经验,也没有把握,我担心自己问心有愧。

最近两年,我开始做些法律援助的工作,陆陆续续办了些法律援助的案子。倒不是生了什么悬壶济世的伟大理想,只不过是想着自己好歹学了点儿法律,看着那些身陷泥潭的人,想伸手拉一把。或许对我来说,它不过是一个案子,但对当事人来说,也许是件天大的事。

结语

虽然这些年来,有很多次转行的念头,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,做一名律师。我想我应该还会再工作很长一段时间,其中原由,我想引用日本禅师山本玄绛在龙泽寺讲经说的话“一切诸经,皆不过是敲门砖,是要敲开门,唤出其中的人来,此人即是你自己”。

虽然我的“法”与他说的“经”看似不同,但仅是表象不同,本质不过都是“敲门砖”罢了。“法律”就是我的敲门砖,让我认识到以往未察觉的自己,并做“自己”。

返回列表